图们市推进未诉先办工作模式,有效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,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优质水平。全市承办单位定期分析诉求办理情况,及时发现工作薄弱问题,预判季节性、周期性问题,研究新业态、新领域问题,及时整理未诉先办事项并形成办事台账。市级领导小组聚焦诉求反映集中的高频次、共性问题,开展重点领域治理、重点区域治理、重点源头治理,建立督办长效机制。紧紧围绕“解难题、办实事、惠民生”的工作原则,建立“52周重点督办+12月跟进进展”工作机制,确保未诉先办工作有序、高效运转。通过提前制定应急方案、建立严格工作制度、加强设施设备检修、开通24小时行业服务热线等措施,对企业和民众呼声较高的饮用水、供电、供热以及物业管理问题实施未诉先办,有效降低相关问题诉求率。
永吉县搭建“服务企业直通车”平台破解企业办事难题,为进一步破解企业办事难点、痛点、堵点问题,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增设“服务企业直通车”平台,为企业“一条龙”提供预约告知、领办、代办、回访、评价等服务,特殊事项容缺办理,实现企业快速审批。针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、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的事项,采取“一窗受理,并行办理,接件即办,企业优先 ”的方式,进一步“减证明、减材料、减要件”,最大限度简化流程、缩短时限。截至目前,“服务企业直通车”已为域内企业办实事314件,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,节约资金50余万元。
双辽市全力推进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基层延伸,实现乡镇街全覆盖。选取3个社区和4个村作为审批系统应用试点,将审批系统贯通至群众办事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梳理40项乡镇街本级事项和44项县级延展事项,全部应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审批。截至目前,各乡镇街应用新版全流程审批463件,极大提升乡镇街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水平。同时,通过微信群、便民服务进社区等形式,开展对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、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功能、吉事办程序等内容进行宣传并提供办事上门服务,提高办事群众“就近办”服务比例,缩短办事群众办事距离。
蛟河市以“优”“惠”“促”字为抓手,引领营商环境整体跃升。一是“优服务”,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格局。项目立项之初,相关职能部门主动“走进”项目,与企业开展前期会商,为其量身定制“一张流程图、一个推进表、一份事项清单”,明确一名具体项目责任人在企业自愿申请前提下,与企业签订“管家聘用”委托书,承担项目建设“管家”职能,全程无偿为企业办理开工前的所有手续。二是“惠民生”,开启稳岗就业新篇章。印发《蛟河市人社领域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》,落实稳就业政策,已为17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24万元;开通容缺受理贷款申请渠道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29万元;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,截至目前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.69万人;为4600名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2021年度社保补贴1700万元。三是“促发展”,营造社会诚信新氛围。探索开展“信易+”守信激励工作,推出多种守信激励措施,为特殊守信主体制作颁发“蛟河市民诚信卡”,让守信者充分享受“信用红利”。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“手把手”进行指导分析,为企业找到最合适、效益最大化的信贷产品。今年以来,蛟河市注册“信易贷”平台企业数390家,发放信贷资金1259万元。
辉南县在项目服务上加大力度,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。一是创新服务模式。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保和审批服务联席会议制度,建立“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一秘书”包保机制。二是强化要素保障。通过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分析,把所有招商项目按产业类型、推进进度等精准分类,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,由专人对项目库进行定期更新管理,为下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依据。三是优化政务服务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28个审批部门共1325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,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。目前,一般性企业开办最短30分钟办结,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审批事项平均用时压缩75%以上。
长春市双阳区设立了营商环境服务专区,打造营商服务环境升级版。在充分借鉴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,紧紧围绕省市惠企惠民兑现、企业办事需求,高效统筹营商环境建设,有效整合现有服务资源,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营商环境服务专区,主要受理营商环境问题投诉、惠企惠民政策兑现、政府(政务)信息公开、依申请公开、信用服务5大方面业务,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业务办理不方便等问题。截至目前,印发信用体系、政府(政务)信息公开等方面宣传手册1万余份;营商服务窗口共受理相关政策咨询20余人次,受理依申请公开11个。